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底特律破产了怎么办 美国底特律在哪个州

21财经网 2021-04-09 16:09:20

铁锈地带 /Rust Belt

那些经历繁荣后走向衰落的老工业基地,就像被废弃而锈蚀的机器设备一样,被形象地称为“铁锈地带”。

“铁锈地带”源自工业转型后被荒废的城市问题,如何让城市死而复生、复原稳定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铁锈地带的转型重生有利于城市更新

探究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成功案例

以及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持续衰退的失败案例

有助于找出发达国家

在重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全国80%的硬煤和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工、炼油、军工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鲁尔工业区走过了兴盛、衰落、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跌宕起伏的历程。

二战前,钢铁市场需求强劲,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遂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重化工业见长,该地区就业情况良好,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随着战争的爆发及结束,战败后的德国经济一派萧条,加之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重化工经济结构的弊端越发明显,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很多煤矿和钢铁厂纷纷倒闭,大批的工人开始下岗失业。

三大阶段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开始了发展第三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其变革转型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订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70年代。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动权。

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工业布局趋于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地区,也是德国富人集聚区,散发着持续的经济和文化活力。

底特律

底特律是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2013年陷入财政危机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

底特律从全世界瞩目的“汽车城”

到闻名全球的“鬼城”

经历了漫长的衰落期

衰落是一系列不幸和错误的必然产物

其中影响突出的因素包括以下3点

第一,底特律在城市竞争中负于芝加哥。

底特律坐落于五大湖畔,铁路、水运发达,在美国建国初期是美国与加拿大的主要经济枢纽。1950年是该地区的“黄金时代”,其城市人口曾达到180万,为全美第四大城市,大批来自加拿大的木材和原材料经由这里被输往美国内陆,并引来大量由非洲裔美国人组成的搬运劳工大军。

然而,底特律作为美加地理枢纽的作用也止于搬运货物。与底特律同属密歇根州、地理位置相似的芝加哥却加速崛起,成为“全美商品中心”和该地区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比较之下,底特律的商业前景日益黯然失色,在五大湖区域逐渐被边缘化,高端商业人才和中小企业持续流向芝加哥。

第二,其汽车产业优势难敌全球化趋势。

底特律可谓兴也汽车,败也汽车;在1960年代鼎盛时期,50%以上的底特律人都在从事与汽车业相关的工作,其产品在美居于统治地位。

然而,固步自封的三大汽车公司很快遭遇日本人的挑战。日系车更便宜省油,在“石油危机”时这些优势就尤为明显。底特律人无法阻止日本车企在美国南部投资建厂及与美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汽车业仍然在蓬勃发展,但更多的产能被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美国南部各州及墨西哥。

最终,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苟延残喘的汽车业致命一击,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14万工人丢掉了饭碗,该市失业率一度高达30%。

今天的底特律依然在复兴和重建的道路上探索,前途未卜。

鲁尔工业区从衰败走向繁荣

底特律却一直经历漫长的衰落期

为何以上两个“铁锈地带”

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鲁尔工业区成功的关键

鲁尔工业区之所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的举措密切相关。

▲鲁尔区局部改造前后对比

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鲁尔工业区的振兴计划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提供了范本,是资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转型的经典案例。它的策略不是废旧立新,而是旧物再利用;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既再现了工业区的历史,又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整个鲁尔工业区已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和休闲区。

底特律复兴失败的原因

长远来看,底特律一直缺乏相应的城市规划,是复兴失败的关键原因。

▲底特律的黄金时代及破产后对比

像匹兹堡、芝加哥、费城和洛杉矶这样的城市(洛杉矶和底特律在同一时期获得发展),把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而底特律却独树一帜,把重点放在吸引和监管企业上。一旦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发展起来,政治和商业领袖便不再关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认为经济发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因而不注重城市环境的塑造。

一是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城市缺乏中心和副中心,过分均质化,缺乏区域特征属性,人们通常说自己来自底特律东部、底特律南部。

二是公共领域混乱无序。大街两旁都是单一的一层商业建筑,基本没有树木或其他街景,很难看到标语、指示牌、遮阳棚和装饰灯光,头顶的电线延伸到远处,过道很少会方便行人。

三是市中心逐渐疲软。历史上,底特律的市中心并不比其他地区落后。后来,大部分人就职的工厂逐渐遍布全城,不再集中于市中心,很多人把家和办公室搬到郊区,市中心地位逐渐下滑。

四是缺乏完善的公交网络。底特律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有轨电车网络,缺乏地铁、高架道路等多样化选择,缺少城市外围通往市中心的辐射状道路。

五是一切为了汽车。底特律的城市结构、产业布局,都是以汽车制造的需求为先导,其他产业和需求(生活、商业、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必须为这个终极目标让路。这一策略最终导致了城市用地结构、产业布局的双重不合理,即使在繁荣年代,底特律也是一幅杂乱、破旧、缺乏活力的形象。

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促成了鲁尔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和城市分割,片面强调单一产业,忽视城市治理和人居环境,导致汽车城底特律衰落后一蹶不振。

借鉴前行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坚决走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道路

持续改善人居、营商和就业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提升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才能避免我国后工业化时代出现“铁锈地带”

转自:城市观察者

标签: 底特律
热门评论

最新文章

今日推荐

高铁上升级座位怎么收费 高铁选座位怎么选
高铁上升级座位怎么收费 高铁选座位怎么选

高铁上升级座位怎么收费 高...[详细]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